新闻中心
产业前面加“互联网”三个字,市值就高了十倍
俞永福:所有产业前面加“互联网”三个字,市值就高了十倍 演讲分享 值得思考的美文
“过去几年非常热闹的是所有的产业前面都加“互联网”三个字,市值就高了十倍,比如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在21日举办的“2016(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发表演讲时说道。
以下是俞永福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永福,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永福你混娱乐圈了。我自己也在找感觉,但是跟我太太说的第一句话一定不是进娱乐圈。到今天为止创业十年,到今天,到未来,有一件事情我对自己的定位没有变,永福自己是什么人?“创”。过去、现在、未来,我给自己定位是创业者。
2005年,我在思考去创业的事,背后的核心原因还是相信实业兴邦,任何时代都有机会,任何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抱怨,但最终能推动整个产业、行业、民族的发展还是靠事业,所以我相信实业兴邦,做任何业务,我把自己定位为实业的创业者。
现在互联网从一个行业很快变成了一个产业,跟所有行业都产生交集,所以跨界融合现在是主旋律。今天分享的现场还有两位老师,一会儿请他们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现在认为自己是哪个专业,就是郎永淳老师和张泉灵老师,都是大家在电视上非常熟悉的两位老师,各个行业都在产生融合。
过去几年非常热闹的是所有的产业前面都加“互联网”三个字,市值就高了十倍,比如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好像现在还没有叫互联网房地产的,如果加互联网房地产,估计市值也能乘以十。这其实是过去几年一个很重要的主旋律。但在这背后,我自己有一个很重要的感悟,即关于跨界、融合和敬畏三个关键词。
跨界、融合。移动互联网本身是两个产业的融合,其实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跨界融合,只是这两个产业本身都是技术产业,所以大家的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在2006年我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时,很明显能够感受到移动互联网产业有很多是PC互联网时代大家所不理解的机会、困难和挑战。
在过去两年,永福带的高德的业务,本身目标是做好一张活地图,它其实是移动互联网和地图这两个产业的跨界,在过去两年高德大发展过程中,我自己比较理解或非常小心敬畏产业融合时,这两种基因如何更好的让一个组织、让一个公司能够往前去发展。这是我们看到跨界融合本身需要两种的基因(互联网基因和非互联网基因)。
跨界融合符合三个特征,哪些产业在跨界?
第一,够大,互联网手机够大的产业基本上都存在跟互联网交集变成一个新的大产业的机会,像手机,人都需要这个产业够大,就是第一个核心的要素。
第二,够慢。大家看到的电视机,我非常痛恨遥控器,几十年为什么长得一模一样,就不能把音量和频道键变成两个不同颜色的橡胶按钮吗?每次看到遥控器上一堆按钮,也不知道做产品的人怎么想的。
第三,够厚。这么多人来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比如互联网和金融,有钱的地方大家都去抢钱,这是最俗的,互联网金融今天有正面,有负面,就是因为它从利润的角度是够厚的。未来还会有很多产业很难定义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还是什么产业,但一定符合这三个特征,三个“够”。
这是我进高德公司没多久,跟大家分享的一页PPT,最重要的是融合的产业,什么是灵魂,什么是肉体?对于互联网基因和非互联网基因,面对未来,大家如何看待这两种基因的融合,看待这两种能力在组织里的价值,其实我非常敬畏非互联网能力,其实它会影响这种产业跑得更远。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方法,能够保证我们比原来的做法跑得更快,但实际上它是定语,不是主语,互联网手机、互联网汽车、互联网什么。
比如我开了特斯拉没多久,那辆车现在就不怎么开了,原因很简单,互联网部分都够,但是发现最大的用户体验是需要汽车的那部分还要走得路很远。所以这就是本身两个行业跨界里主语和定语的关系,我非常非常敬畏,任何一个企业从实业的角度去发展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永续经营基本的原则,所以让整个企业如何走得更远,传统的专业能力其实会是这家跨界融合企业的灵魂。
这就是我告诉自己,我是我告诉我的团队的,千万别让肉体跑丢了灵魂,请保持对非互联网的敬畏。今天我们自己不是很容易用一句话定义清楚你是什么行业的背景,在做什么样的产业或行业,但是面对未来,我们做的实际上都是实业,如何用一种创业者的心态做好一份实业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今天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跟大家做的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相关新闻>>- 在线旅游成中国互联网企业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 2011/5/23
- 云计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
- 2012/3/30
- 移动互联网爆炸性发展:无线城市局面初现
- 2012/10/21
- 31省将清查地图网站 互联网地图繁荣背后存隐
- 2011/3/20
- 我国网民达4.85亿 微博成增长最快互联网应用
- 2011/7/19
- 移动互联网猜想 何种业务会脱颖而出?
- 2011/9/22
- 一周涌入近20亿风投 互联网思维入侵在线教育
- 2014/3/3